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拟以2024年末总股本10,165,104,199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5元(含税),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送红股。本次共需派发现金股利约13.72亿元,占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7.53%,未分配的利润结转至以后年度分配。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红比例。
(一)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情况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从事行业属于门类B“采矿业”中的大类“B11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中的小类“B112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利用最重要的包含勘探、开发、生产、销售、油气加工、LNG、炼化等环节,作为专业化创新型能源技术服务公司,企业主要聚焦油气生产阶段为油气增储上产提供一体化服务,处于油气产业链上游。
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石油需求没有到达预期。我们国家的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经济结构一直在优化调整,在有力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我国能源行业整体呈现“传统能源稳中有进、清洁能源加速替代、技术创新驱动显著”的特征。在此背景下,公司所处行业已形成传统能源保供与新能源技术创新发展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在国民经济中意义重大,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未来,公司所处行业将呈现出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以及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大范围的应用等发展的新趋势,随技术慢慢的提升、环保要求提高和政策支持加大,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2024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能源政策为能源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战略指引。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深入实施油气中长期增储上产发展的策略,通过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进老油田稳产、加快新区建产以及强化“两深一非一稳”重点领域产能建设,全方面提升油气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提出进一步明确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二是推动能源消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方面转型,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三是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增强国内供应保障能力;四是推动全国统一的能源交易市场建设,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能源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势能和动能,不仅为能源行业指明了发展趋势,也为实现能源安全、绿色转型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必将推动能源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本报告期,企业主要围绕海洋石油生产环节,为海上油气资源的稳产增产提供技术及装备保障服务,并持续拓展陆上非常规油气田技术服务业务,同时通过物流、销售、配餐等能源物流服务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生产及销售支持。公司抓住能源转型大势,瞄准“双碳”目标,以数字化为抓手,快速推进绿色转型和数字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以技术服务支持生产,以产品带动技术服务,以物流服务联通技术服务与产品营销售卖,形成了综合性强、风险抵御能力强的业务竞争优势。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为油气企业来提供包括提高采收率技术服务、钻完修技术服务、装备智能制造与智慧运维服务、油气田生产一体化服务、LNG一体化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聚焦油气田生产阶段,从监督技术、井下工具服务、人工举升、油田化学药剂、陆地和海上非常规油气一体化服务、设备设施制造和运维一体化服务、油田生产操维和技术服务、FPSO生产运行、LNG运输及加注服务等多个角度,为海上和陆地油气公司的生产作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保障。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主要是提供清洁能源技术、安全应急、节能环保、数字化通讯服务、水处理、绿色涂料、新材料、碳资产管理、CCUS等技术服务。公司加速培育海上风电运维一体化服务能力,首批专业高速风电运维船开工建造。深化低碳环保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持续增强集数字化技术服务、绿色用能技术服务和环保产品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能力。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主要为油气上中下游全生产链条提供销售、协调、物流运输、码头基地、生活配餐等相关支持和保障服务。
多年来,公司深耕蓝海,坚持“自主化”攻关与国产化应用,沉淀了一系列自主技术,形成了多种类自主化产品。在智能注采方面,通过模块化、产品平台研究,形成有缆、无缆、液控3类19大系列智能注采工具产品。在人工举升方面,“海龙”高效人工举升产品形成竞争新优势,丰富人工举升系列新产品族,应对油田生产高温、高含气、高能耗等挑战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2024年业务量同比增幅15%,永磁电泵初步实现规模化应用,较常规电泵节电超24%;开发投捞电泵产品,较常规检泵作业提效约30%。在稠油热采方面,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可实现300℃以上高压蒸汽6井同注作业,打破传统平台两井固定注热极限,注热作业效率提升约7.5倍,2024年在渤海圆满完成首次作业任务。在小微透平方面,公司自主品牌CEET系列国产小微透平发电机组已在渤海、南海区域应用10台套,截至2024年底累计发电6618万度,减少无效碳排放1.8万吨。经过20年积淀,公司成为中国近海采油装备实力最强、最具综合性的能源技术服务提供商,持有FPSO共7艘,数量位列亚洲第二、全球第四,在中国近海FPSO生产技术服务市场居主导地位。
公司通过积极探索,初步搭建了小构造油田、稠油油田、受限海域油田等边际油田开发技术体系,已形成边际油田开发装备整体布局,涉及自升式平台、筒基平台及新型浮式装备等多种类型,推动边际油田开发装备的序列化、标准化、模块化发展。2024年,随着涠洲10-3W油田自安装平台一体化服务合同签订,公司开始建造第4座(目前国内顶级规模、功能最全)自升式生产平台,助力第5个边际油田的顺利开发。在LNG加注领域,国内首艘江海全域全季作业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2顺利建成投用,将加注业务由海洋拓展至长江沿线;同时,锁定第三座LNG加注船,推动公司绿色航运业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国内绿色能源的供应与环保事业持续做出贡献。
在光伏业务方面,承建国内首个吉瓦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投产后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47万吨;中海油首个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产,累计发电300万千瓦时;建设东营原油处理厂零碳改造项目,实现厂前区绿电100%替代。另外,在特种环保涂料、工业水处理、化工新材料、铂网催化剂、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油田化学药剂、压裂完井等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紧跟国家发展导向,勇担能源报国使命,深刻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始终以海外高水平发展为主线,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倚内拓外,积极拓展市场渠道,深度融入全球能源产业链,在中东、非洲、亚太等“一带一路”核心区域持续实现突破。围绕成熟区域、新区域、成熟产业、新产业四个方面,持续优化海外战略布局,在国际油气技术服务重点领域、重点市场形成一定竞争优势。“产品战略”收效显著,化学药剂业务量增长超一倍、电潜泵产品首次实现境外商业投用、油套管及树脂类产品首次走出国门、管道涂敷产品入网多家高端客户并实现突破。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1、公司应该依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25.17亿元,同比增长6.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56亿元,同比增长18.66%。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495.0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71.63亿元,资产负债率43.71%。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