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与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立展开对话,一同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本次活动由苏商会、加拿大江苏总商会和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天加始创于1991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成为全世界领先的智慧洁净环境与绿色能源的系统供应商与服务商,其主流产品空气处理机组连续15年稳居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2024年天加全系统营收150亿元,全年增长率15%,国际业务增长40%。其中天加环境总体收入56亿元,在微电子行业、生物制药行业、医疗卫生行业、轨道交通等专业空气制程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会前,与会嘉宾先后参观了天加的展厅和制造车间,进一步探索了天加34年来的发展历史,以及天加在绿色发展和全球化运营方面的成功实践。
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王志忠、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蓝军、江苏省工信厅新能源产业处三级调研员朱志强等领导出席活动。
据蒋立介绍,创立34年来,天加从始至终坚持“一个环保路径,两个事业板块”发展的策略,目前已形成以天加环境为主体的专业空气环境制程事业板块,和以天加能源为主体的绿色再次生产的能源事业板块。
天加环境专注于空气洁净极端环境领域及建筑制冷系统节能应用。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国超过7000家三甲二甲医院、超过5000家GMP制药厂、超过3000家微电子企业、超过90条重点地铁线选用天加。在建筑节能领域,天加“全生命期成本更低”高效机房解决方案,已实现综合能效(SCOP)6.7,相比中国中等水准和美国中等水准可分别提升80%和65%的节能效率,是2021年度全球环保含金量最高奖保尔森大奖的唯一获得者。
天加能源在地热(干热岩)发电、工业余热发电、LNG冷能发电、生物质能、光热发电以及CO2液化储能等六大应用领域,已掌握全球领先的前瞻性技术,发电装备频谱齐全,全球地热装机容量突破1000MW;在国内工业余热化纤行业领域市场占有率高达90%;作为全世界第二大的ORC地热发电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服务商,拥有全球唯一径向离心透平(ROT)技术,牢牢把握地热发电科技领先优势。
天加坚持国际化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通过自主创新和海外并购,加速出海转型。
2015年10月,天加与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建立全球战略合资合作,同时并购UTC旗下普惠公司的PureCycle ORC低温发电系统,该系统源自美国航空发动机技术,机组以安全稳定高效著称于世。天加在获得其全部知识产权后成立天加能源公司。
2019年底,天加能源联合金鹰国际集团收购世界第二大ORC地热发电装备制造公司意大利EXERG。EXERGY的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技术,利用包括地热、生物质、太阳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以及工业余热、燃气轮机和内燃机余热进行发电。
目前,天加拥有南京、天津、广州、成都、吉隆坡5大基地,在大阪、蒙特利尔、米兰等地建有8大研发及制造基地、70多个销售和服务网点。
蒋立还强调,天加的管理模式是可复制的,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工程师思维,基于科学原则推动公司管理,解决信任问题;二是用中国式分配,激活团队潜力;三是跟高管谈权限(LOA),明确责任;四是推进智慧数字化,提升能级;五是坚持可持续创新,实现高质发展。
天加的价值观是客户、诚信、创新、质量和团队。“我们要远行唯坚守价值观!”蒋立认为,价值观是公司管理基础及底线原则,文化的力量才能保障企业的生生不息。“未来,天加将继续秉持ESG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市场,为人类健康舒适的生活与地球控温1.5度贡献更多天加力量。”
活动现场,与会企业家纷纷表达自己的参会感受,并就国际化运营、海外并购、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话题,与蒋立董事长进行了探讨与交流,现场氛围热烈。
江苏高科应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裁姚永明:在目前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天加还能做到15%的增量,值得大家学习。对中小企业来说,该如何去把控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蒋立:第一,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今年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会非常大程度上提振非公有制企业的信心,有信心就会做好很多事情。第二,作为一家公司来说,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始终认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做专做精做强最重要,做大并不重要,因为做大是一个自然过程。
吉凯恩粉末冶金集团总裁孙立宇:作为一家跨国公司,怎么样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
蒋立:对一家制造企业来说,是围绕着QCDS来做产品的,从质量到成本到交付再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都要走专业化的路。当无路可走的时候怎么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守住自己的价值观,唯有努力才能生存。
艾默生过程控制流量技术有限公司亚太流量业务运营副总裁朱良文: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收购时,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必须要格外注意哪些问题?
蒋立:首先,并购是一件非常专业和系统化的事情,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并购时要请专业的律所、专业的审计公司(如德勤)做竞标。其次,人才是最重要的,如何用好对方公司的人才,让优秀的人才快速融入到自己的公司,这样的一个问题要考虑清楚。第三,自己有没有能力接手对方的公司,比如新人进来以后通常会打破现有的制度,所以制度上要升级。
南京艾科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德好:天加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哪几个方面,如何建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蒋立:天加的核心竞争力一种原因是“四维精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模式,建设存在竞争力制度和体系,投资优秀人才和国际领先实验室,坚持走国际化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是四项再造,即场景再造、流程再造、数字再造和责任再造,再造的背后,就是打破原有模式的边界,做到破界成长,其中最重要的是来自客户的再造。
对于本次学习,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王志忠作总结发言,他谈了四点感受:
第一,热烈祝贺天加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认真总结天加的成功经验。天加有环保也有新能源,不但做了经济贡献,也为人类的幸福做了贡献。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道,我总结了蒋董事长的4个过人之处:一是赛道意识强。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搞环保,主动扛起了可持续发展的使命。二是技术驱动意识强。通过并购美国企业、加拿大企业、意大利企业,引进吸收其他几个国家最先进的技术。三是合作意识强。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联合南京金鹰国际集团一起购买,体现了合作意识。四是实干意识强,这也是最根本的。
第二,要深刻认识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展望绿色低碳经济的广阔前景。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日渐严峻的时代,绿色低碳发展事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目前来看,绿色低碳产业方兴未艾、前景可期,可以甩开膀子大干。
第三,期盼天加开拓市场,祝愿天加走向全球。蒋董的发展意识很强,理念也很先进,又有实干精神,相信天加在他的带领下会越办越好。但是也要考虑几个问题:1、如何拓展地热应用场景?如西部地区地热很多,但它不需要把地热转换成电能,就要研究怎样把热量储存起来;2、蒋董谈到未来科技住宅有很大的空间,那你的市场在哪里,你怎么占据新的市场?也需要研究;3、现在天加已经是链主企业、头部企业、领军企业,要想怎样充分的发挥作用、放大效应,让自己会变得更大更强,为产业集群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希望苏商会多搞一些这样的活动,把流程设计好,让企业家有更多的时间交流,把热点问题、企业困境都讲出来,企业家之间相互启发,把企业办好,为江苏的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蓝军致辞,分享了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南京经开区”)的基本情况。南京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是南京市最早获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中处于第一方阵。蓝军表示,南京经开区有三大优势:一是科教人才资源比较丰富,紧邻仙林大学城;二是有枢纽资源,紧靠中国内河最大外贸港——新生圩外贸港和中国内河最大集装箱港之一——龙潭港;三是产业优势,经开区已形成光电显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目前有6000多家企业,其中外资企业400多家。
加拿大中国总商会主席王海澄发言,介绍了加拿大中国总商会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加拿大中国总商会是由加拿大境内31个中国省和直辖市的华商会联合组成的,目前会员接近3万名,一直在为中加两国的双边贸易、双边投资做服务。
近日,广东一女生穿上弯刀裤后直接绷不住了。网友:解决大家没有O型腿的问题。
特朗普重磅发声,事关4月2日关税协议!加拿大总理:特朗普没有对关税威胁作出让步;这国总统坚决反对......
特朗普在前往佛罗里达的“空军一号”上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被问到是不是愿意与英国等国家讨论达成降低对美关税协议的问题时表示,“如果我们能从这一笔交易中得到一些东西,这是有可能的——但你知道,我们已被利用了40年,甚至更久。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了。但是,是的,我当然愿意接受。”
刀郎宣传牌上写满粉丝名字,有刀迷默默拿出酒精擦掉“刀郎”头上的字(原创采访)
中国留学生回忆地震逃生:绝望爬30层楼,给家中留遗言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7级地震。由于地震波及四周的国家,身处泰国曼谷的中国留学生张同学向澎湃新闻讲述了自己的逃生经历,他称下楼过程中一度非常绝望。
美国商务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汽车贸易逆差高达 1200 亿美元,占整体贸易逆差的 22%。特朗普试图复制钢铁行业的 “成功”:2023 年钢铁关税让国内产量提升 15%,尽管消费者为此多付 80 亿美元。
胖东来今年前两月员工月均工资9886元,店长78058元!于东来:若员工到手工资不到4000,这个超市可以关了
据大象新闻,3月28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2025中国超市周上公开透露,2025年1至2月份,在交完社保以后,胖东来员工工资是9886元,店长平均月薪78058元,高管层工资普遍上调。
随后,王者荣耀紧急回应:由于服务器异常,部分玩家出现登录异常、对局没办法进入的问题,我们正在紧急处理中。
3 月 20 日,长江和记发布的财报中,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表述,成为李嘉诚团队最核心的 “自证”论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长和总营收 4766.82 亿港元,港口业务收入 452.82 亿港元,虽同比增长 11%,但在零售、财务投资等板块面前,确实显得 “微不足道”。